
余鈞洋
我爸爸是的士司機,在香港來說,不算富有的普通家庭,我和家人相處融洽。我尤其感激爸爸、媽媽對我的包容和栽培。
我是有讀寫困難的學生,不同的老師都曾批評我的字體很差,看不明白我寫的東西,自小中文科的成績很差,遇到不少的挫敗。幸好學校没有放棄對我的教導,老師讓我有機會在校園電視台中讀金句及分享,也曾讓我參加課後中文班,提升我的自信心。我慢慢地發現自己雖然中文仍是不太好,但其他科目的成績有些進步,使家人感到開心。
我認識的朋友都很有善心,有一次學校活動後,我們在回家的路途中看見一位露宿者,他說他很餓,乞求過路的人幫助,他的衣衫破爛,很瘦,表情很憂愁,我和朋友覺得他很淒涼,所以到附近買了一個飯盒給他吃。
我覺得我的生命故事不算「超凡」,學業成績也不是很好,但會努力過好每一天,展現自己的價值。
吳靜誼
北角協同中學
小時候的我本是一個十分內向、不愛說話、不喜歡參與團體活動的人。當時因為家裡人都忙,所以假期時我只能跟著媽媽去上班。媽媽上班的地方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,贏得小遊戲的人就可以獲得獎品一份。那些獎品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十分吸引,但我卻害怕、不敢上前參與,只能跟媽媽說我想要那份獎品。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,對我給予鼓勵:你想要的話,就自己勇敢的去吧,靠自己爭取回來。在媽媽的鼓勵下,每當有這些小遊戲時,我逐漸變得勇敢、自信,勇於邁出那一步去參與。在那之後,我不再膽小內向、害怕與人接觸及交流。
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讓我知道了在成長路上,我們需要作出許許多多的決定。決定伴隨著責任,無論決定正確與否、帶來的結果是好是壞,我們都要負起責任。在犯錯後勇於面對以及承認,即時認清自己的錯誤,避免重蹈覆轍,是一種正確面對錯誤的態度。

李柏昕
在學習和人生的路上,我偶爾會質疑自己每天辛辛苦苦上學、追功課、溫小測考試究竟為什麼。「為什麼要讀文言文?」「為什麼要讀畢氏定理?」常常都會覺得這些知識對自己人生沒有幫助,在茫茫的文言文和畢氏定理大海中迷失了路向。看過《超凡學生手記1》後,透過JoJo在書中的經歷更理解學習真正的意義,不是為升學、分數,而是為提升技巧,從學習中認識自我,令我對學習改觀。
中二和中三為選科時有優勢,我盡最大努力溫習,向著獲得好成績的目標不停前進。但選到自己心儀的科目後,我卻失去了目標和前進的方向。升上高中後經常會被問到大學想讀什麼學系,我永遠都回答不知道,因為我心裡常常覺得自己不是「讀書材料」,深感自己跨不過公開試那一關。但看過這本書後,我決定要為自己找一個新的目標和夢想作前進的動力,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新知識、技能、經驗。通過學習,我可以發現自己的潛能,更提高自己的信心。所以我明白到學習是一種積極力量,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李諾兒
荔景天主教中學
中四那年,我有幸從中三的普通班升至精英班。也許精英班的同學早在初中時已形成圈子,又可能我的成績遠遠難及精英班程度拉低了整體成績,我好像被排擠了。每次上課,同學與老師討論,我像局外人般在旁默默觀看。有一次老師主動向我發問,但我真的摸不著頭腦。身旁同學已提點我如何作答,可我仍不明白。「為什麼,這麼容易也不懂?」同學這一句話傷透了我的心,我亦視自己一無是處。當時,我看不到希望,封閉自己,不願學習也不願上學,每天吃喝玩樂,沉醉物質生活的虛假快樂。成績不斷下滑,學習越來越困難,單靠剌激感官產生愉悅情緒的行為,引致更大的空虛感。
這時候,要感恩我那充滿愛與關懷的母校,很幸運地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,她察覺我不對勁,主動關心我、鼓勵我,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,開解我不要為同學一句無心的說話而把自己定型。老師的關愛與支持,使我重拾勇氣,決心改變,適應新環境。這是艱巨的過程,冒著被嘲笑、失敗的風險、落下大截的進度,還要克服不斷纏繞的負面想法。我每天放學就到圖書館認真溫習,每當不明白便問老師,現在我的成績不俗,已可與大家並排了。
我希望傳遞愛。作為社會一分子,我希望成為給予者,為有同樣經歷的人提供支持。於是,我參與各項服務,期望能切實提供協助為社會作貢獻。生命因著愛而變得豐盈,願我們都能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和美好!

林萱
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
三年的網課,我面對著冰冷的電腦屏幕,在空無一人的房間,獨自上課,沒有老師面對面親切的關心,也沒有同學小息一起聊天的歡笑。我不知道如何在這樣沒有樂趣的環境中專注學習,有時斷斷續續的網絡,有時不怎麼聽得清楚的聲音,有時模糊的畫面,這一切都讓我覺得上網課枯燥乏味,這樣的學習令人煩躁。日子一天天地過,我花在學習的時間很少,每日放學,不是拿起寫作業的筆,而是抓起手機與同學聊天。
在一次班主任課上,我按照老師的指示閱讀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完成工作紙。一切依舊是無奈地遵循老師的要求,直到我看到書中的一句話「時間是公平的,大家都一樣,每天二十四小時,然而,如何運用這二十四小時,卻没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。」我停頓了一下,回憶起我是如何用這三年裡的二十四小時,這 26280小時,似乎只在做一些沒有意義、荒廢時間的事情。但是,我現在開始重新運用時間,投入學習,也應該有些太遲了吧。恍然,我想起前幾個章節的一句話:「記得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在『永不太遲』和『已經太遲』之間做選擇。」是啊,為什麼我不可以選擇「永不太遲」,從現在開始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,走出往日的頹廢?
幾日後的聖誕節,我制訂了一個新的時間表,捨棄假日玩耍的時間,彌補三年的懶惰,為即將來臨的考試做準備。在一個假期的努力之後,我收到一個全新的成績,一張全新的成績表,一個「超凡」的自己。
容傲晴
將軍澳官立中學
我收到《超凡學生手記3》的時候,本來覺得很無趣。但當我繼續看下去,發現它並不像平日那些「心靈雞湯」,這本書可以啟發我對自己,對夢想的思考。
我本身缺乏信心,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他人。但是這本書的第一章已經讓沒有自信的我改變了很多。它告訴我: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,不用和別人比較。每個人內心追求的事物也不一樣。每一樣我們追求過的事物都造就一個獨一無二的我。「不要看到別人發光就覺得自己黯淡無光」,盡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便已經足夠了。
我小時候患有哮喘,每天都要進行霧化治療。家人聽說通過游泳可以紓緩病情,因此安排我每逢週六都會去泳池訓練。因為哮喘,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比常人虛弱,容易發生意外,所以很害怕。而我的表弟也是哮喘患者,他卻未曾害怕,堅持每週游泳,那一刻我再也沒有藉口了。那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,踏出舒適區。過程中,無數次想放棄,然而,身邊的小夥伴一次次為我打氣,家人準備暖和的杞子茶、零食……經過多年的游泳訓練,病情顯著改善,後來雖減少到泳班上課,可小夥伴的鼓勵仍是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,更是不能磨滅的印記,是他們令我明白到鼓勵與愛是很好的推動力。
「愛」可以很複雜,亦可以很簡單。我認為坦誠與人相處,願意表達關懷也算是愛的一種,所以我會努力讓我的世界充滿「愛」,並讓「愛」延續,使更多人能感到幸福。

梁嘉宜
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
以往不知道如何訂立一個目標,可能不懂目標有多麼的重要,在當中未免會陷入迷茫和疑惑。我在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學到了很多,原來意志是會因目標而集中,有執行力去前進,更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成功,也是對自己負責任。另外,也鼓勵我重新從不同的方面認識自己,真正地瞭解自己,不止是家庭背景,更多的好比自己的性格、興趣、情緒,才能欣賞和接納自己。《超凡學生手記1》及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兩本書令我獲益良多,既充實了我,又喚醒了我的動力,推動了我追求夢想的方向,積極面對我的人生,明白到一切都來之不易,要懂得珍惜一切。
理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,一個人有了理想,就會有了一顆上進的心去奮鬥,書中也說過,「失去夢想的日子仿佛沒有未來」,一個遠大的目標,令自己去探索更多。而我卻希望成為一位老師,教導更多的學生,傳遞更多不同的知識。一個人學的越多,才發現自己不懂的其實更多,所以現在,努力學習,把握機會,才不會讓理想似泡沫般消失,加油!
程正綸
裘錦秋中學(屯門)
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看見文中的角色與自己十分相似,我也藉此再次反省自己的人生。
再看書中「假如生命只剩1小時」的篇章時,我靜下心來問自己,假如生命只剩1小時我會做什麼?當我想到這裏,我的腦海浮現了很多想法——自己到底喜歡什麼?要用生命剰下的1小時去做什麼?沉思許久,我想,假如生命只剩1小時,我可能會用這 1小時為自己煮一餐飯,享受自己的興趣——烹飪帶給我的樂趣。而這篇文章令我明白到,不論生命長短也要為自己而活,並不是為了他人,不要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忘記了自己,在為了自己而活的期間,勿忘身邊關心自己的人和活在當下。
因一些病患,我頻頻缺課,學業成績一落千丈,無了期的治療和欠佳的成績為我造成了重大的壓力。但我很感恩,這艱難的路上得到不同老師和社工的支持與鼓勵,我開始重拾半放棄的學業,其後各科都有顯著的進步,相信自己的努力,一定會有收穫的。
我有一個夢想——成為米之蓮廚師。在家舍我也會烹調不同的西式佳餚予小朋友吃,我很高興能以自己的能力回饋養育我的地方,看到小朋友開心地吃下我的成果,所有辛苦也化為成功感。在此感謝曾頒發獎學金給我的機構,希望日後能藉著獎學金參加一些廚藝課程,向CIA美國廚藝學校進發,回饋社會對我的養育之恩。

楊馥蕾
九龍真光中學
我的人生是幸運的,良好的成長環境,與父母、朋輩相處融洽,也許旁人看見都會羨慕,但長期被滿的幸福包圍着,有時也會是一種壓力。
祖父母是醫生,他們成長的環境比我的惡劣,所以祖母常向孫兒們分享自身學習經歷,勉勵大家珍惜優渥的環境,奮進求學。我的親戚學習成績優異,有名副其實的狀元,也有總是名列前茅的。每當家人聚首一堂談論子女近況,成績中游的我就往往被比下去。還有我的好友們也都文武雙全,或成績卓越,或精通運動才藝,祖母認識我的優秀好友,常常想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總叫我問他們讀書方法,期待我終有一天如他們一樣。經年累月的「勉勵」下,我的成績沒有變好。我從孩童時享受每天上課,如今變得討厭上學。雖每天按時回校,但漸漸不再享受學習,更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。升上中四,長時間活在對比的狀態下,不只親戚,我也漸漸視朋友為競手對手。那麼,我與朋友間相處融洽的關係,終有一天也會變質。每天我反問自己,活着有甚麼意義呢?
閱讀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讓我明白不要過度與別人比較和自我否定,應享受過程,接納自身不足之處,再重新出發。不論能力高或低,當人遇到突如其來的轉變、挑戰、不順或挫折,產生負面情緒是自然反應。不要落入負面情緒的小漩渦,我們才是情緒主人,學會健康地表達、積極面對它。最終,當我們再遇見小漩渦時,也懂得從容不迫地面對。
鄭珈怡
福建中學(小西灣)
透過閱讀《超凡學生手記》系列的書籍,加強了我正向的人生觀,提醒了我做事要保持初心,待人要謙卑有禮等。
在中三這年,我遇到很多挫折,無論在人際關係,還是學業都不太理想。在人際之間,我受到很多言語攻擊,甚至被人起了外號。遇到這些情況時,由於很多事情我也不能控制,我會採取的方法是先抒發自己的情緒,例如大哭一場或吃朱古力,紓緩我抑壓的情緒。情緒釋放過後,我會面對問題,不逃避,好好地反思自我。如果真是自己的問題,我會承認過錯,並改過;但如果發現不是自己問題的話,我會選擇不理會那些別人對我說的惡意話語,繼續做好自己。
在學習方面,我成績下跌,而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,看見成績表時,我對自己十分失望。但我沒有因此而打沉自己,反而找出自己的弱項,花更多時間在這些地方,加以改善。於是在第二次考試中,我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。

黎芷淇
廖寶珊紀念書院
我是一個內向的人,我只能從網絡小說中得到快樂,但這也成了一種對現實的逃避。我記得一本小說的男主角說:「我想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但我不能,我只能拿著手中那沉重的劍,一直在現實生活裡向前邁進。」我跟那小說的男主角有幾分相似:我可以跑,但是我不能逃!生活中的壓力我還是要承擔。
之前我因為心情不好,每天上課都無心學習,總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,做什麼事也做不好。但班主任很關心我,不時打電話問候我。同樣地,我不開心時,我的朋友也會為了哄我開心而經常打電話和我聊天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足夠令我支持下去。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明白我不是獨自面對,老師和朋友都一直在我身邊陪伴著我、鼓勵我。所以我不會放棄我的人生,也不再因為一點小事而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,因為只要嘗試努力,我們定會進步和成長。
黎昱宏
保良局馬錦明中學
疫情三年,對我最大的影響是,疫情前我是小學劍擊隊的主力,但是因為我的執行能力比較弱,疫情期間常留在家,疏於訓練導致退步。升上中學後,我發現中學也有劍擊隊,但是主打的劍種不同,要重新學習。這時我就想要不要放棄這項運動呢?要不要學習一項新的興趣?要不要再花時間在這項運動?或許我真的沒有天份吧…
讀完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不久,我回到小學觀看劍擊隊日常的訓練。小學的教練問我最近還有沒有打劍擊,他稱讚我挺有天份,只要勤於練習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績!可能就是教練這一番說話鼓舞了我,令我有勇氣去踏出第一步,嘗試一個從沒有接觸過的劍種。
最初我也不習慣,因為花劍和重劍最大分別就是「進攻權」的概念。花劍比賽中,佔有進攻權同時刺中對手就會得分。而重劍則沒有進攻權這個概念。因為這個規則令我經常失分。最後我都克服這個困難,我明白到一件事,最重要的是過程,而不是結果,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收穫了什麼,而不是在結果中得到了什麼。

鍾展康
保良局羅傑承(一九八三)中學
我發現學業不一定要達到完美的領域,它只是在我人生旅途上增添多一點色彩,只要我對自己負責任,每—次盡全力完成就可以。與其死讀爛背,最後迷失自己,還不如趁時間充裕,盡情體會這個世界的機遇,親身遊歷尚待發掘的旅程。我總相信,機會和幸福,往往都藏在生活裡,我渴望體驗更多。
現在,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充實。能力持續提升,做到的事越來越多,被人信任和委託也越來越頻密。得到同學的信賴,即使辛苦,又何嘗不是一份肯定呢?這也成了其中一個動力,當然,由衷的說,肩負的責任越多,壓力越大,有時候是真忙得喘不過氣來。但是,辛勞後所得的,這份成就,恍如看著自己栽種的花兒終於破苞綻放,露出花蕊。一年後、五年後,或者幾十年後,如今的辛勤變得微不足道,甚至早已拋諸腦後,但當中的學習和經歷是無可替代的,甚至隨時間遞增,以另一種形式烙印心中。這就是生命的意義——用身軀感知,用心銘記每一個動容的瞬間。
我沒有比其他人更精彩的生活,但是我鼓起勇氣踏出舒適圈,這對我而言是全然未知的嘗試,我為自己欣慰。未來,仍要繼續走,那也將是迷茫的路途,或喜或悲,我都享受其中,這才是生命。
羅凱程
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
《超凡學生手記1》帶給我深深的啟發,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個章節是「滿江紅」後新的開始,我感同身受的一句是「要有進步,就要有所選擇,不能想要改變,卻什麼也不做。」我明白到「有捨才有得」的道理。我的經歷與書中的同學十分相似,中一上學期派發的成績表,大部份科目成績也不合格,排名非常落後,我感到十分内疚,心裡滿是罪惡感。後來下學期我加倍用功和温習過往試題,最終考獲全級首十名。
小時候,我非常内向,老師向我發問,也不敢面向老師,亦不會和其他同學交談。那時候的小伙伴都不願意和我交朋友,甚至孤立我。有一次,小學的社工跟我聊天,得知我的困境,便鼓勵我多主動表達自己,更帶我外出參與不同活動,使我由怯於說話,到勇於表達,真的感謝社工的幫助。
升讀中學的三年生活中,尹老師不斷鼓勵我參與不同的活動,讓我更認識和了解自己。她推薦我參加「青少年奮進向上計劃」,經過面試後,我獲資助報讀補習班和樂器班,助我實踐目標和夢想,同時減輕了父母的經濟負擔。此外,尹老師亦鼓勵我參加聖雅各福群會的「新地齊讀好書計劃」,讓我閱讀更多圖書,培養閱讀的習慣,擴闊了眼界。我十分感謝尹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。

龐藹珊
靈糧堂怡文中學
小時候的我很害羞,不敢向別人訴說自己真實的想法。上課時,老師問問題,即使我想到答案,我也不敢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,因為怕答錯,會被老師同學取笑。然而,升上六年級後,我明白到在堂上答問題是學習的過程,而且同學們也很善良,即使答錯,也不會輕易取笑我,後來我變得大膽,勇於回答老師的問題。
我十分享受校園生活,雖然要應付測驗考試,十分疲憊,但我依然喜愛上學,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及聊天。老師不只關注我的學業,亦會關心我,協助我了解自己的興趣,尋覓未來的路。平日我和同學相處時會互相揶揄開玩笑,雖然如此,當大家有困難時,都會互相幫助。記得去年我在學期最後一天因事未能上學,同學替我暫時保管成績表和暑期功課等資料,還在暑假其中一天特意約出來交還給我。我十分感恩能遇上這些好老師和好同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