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屈妍希
嘉諾撒培德書院
你有沒有讀過一本讓你經歷生命轉變的書?在中一時閱讀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促使妍希從待人接物及至對人生都有新的看法。
當年的班主任盧老師憶述:「半年間,喜見她在待人接物上的成長。還記得學期初,妍希因過於直率和主導性強,同學們都有點兒怕她,感覺她也不太重視與同學的關係。後來在學校的賣物會上,我親眼目賭她如何協助組員補救錯處,沒有批評,只有鼓勵。」老師上前向妍希表達欣賞,並詢問改變因由,妍希坦言說:「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一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,書中談及朋友和知己的部分,教我更珍惜與同學相識、相知的緣分。」細聽下,原來書中內容勾起妍希與友人的回憶,讓她感觸至深。
「記得小學五年級那年,我在班裡相識了一位好友,大家相處得很愉快,可是,後來因大家升讀不同班別,關係變得疏離。直至升中後的某一天,從小學群組中傳來噩耗——他過世了!我為自己沒有好好珍惜這段友情,沒有好好跟他相處而感到難過。」在最難過的時刻,妍希坦承是身旁朋友的關心和鼓勵,讓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並更加珍惜每一個朋友和每一段友誼。
於超凡學生面談期間,妍希與評審們分享了這個經歷。「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經歷和心境的變化,能被人理解及欣賞,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高興。這同時也令我更加堅信,每一次遇到好或不好的經歷,都會一步步前進,成長,為將來人生的道路上鋪下一塊塊堅石。」
妍希雖然年紀尚輕,卻有深度的反思能力,因著閱讀,她的生命經歷了一個重大的改變。面對傷痛過後勇敢前行,學會珍惜,並且流露於與同學相處中,從她的改變可看得見,這經歷已成為她生命裡其中一塊堅石。
毛嘉敏
保良局馬錦明中學
有一天放學後,我步行回家。當我經過小區公園的一個盆栽時,我聽到了很微弱的「吱吱」叫聲。我仔細一看,看到了一個受傷的小鳥躲在盆栽後面,也許是剛學會飛行不久,不小心墮落了,它的翅膀上還沾著一些血。我急忙的從書包拿出幾張紙巾,小心翼翼地用紙巾把小鳥包好,然後連忙跑回家。
回到家後,我打開了家裏的急救箱,並且在互聯網上搜索了如何救治受傷的小鳥。我小心地幫牠清理傷口並包扎,然後拿了一點清水,一滴一滴地餵牠。接著,我在家中的雜物房找出了一個紙箱做鳥窩,在紙箱底部墊了一些毛巾,並將箱子四周戳幾個洞透氣,同時放了一杯清水在箱內,然後蓋上了箱子。
在等待小鳥康復的那幾天,我用了米飯和餅乾渣餵牠,並且一做完功課就迫不及待的去看牠。過了不久,小鳥的翅膀康復了,已經可以平穩地飛行了。雖然我十分不捨,很想留住牠,但是人工飼養很容易導致小鳥死亡,而且小鳥的家本身也屬於大自然。如果把牠放到籠子裏餵養,牠們沒有了自由,那麼這樣跟傷害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呢?於是,我把小鳥帶到了小區公園,它在天空上徘徊了幾圈後,便朝著遠方飛走了。
鳥本身是屬於大自然的,牠們真正的歸宿應該是公園、樹林,牠們本應在藍天下自由的飛行,而不應該被關在鳥籠裏。養鳥人是開心了,可鳥兒呢?即使一日三餐豐富無比,但牠們失去了自由,度日如年。試想想,若你也被人限制行動,只能在房間裏活動,整天像坐牢一樣,你可以忍受嗎?所以,養鳥兒並不代表愛護們,反而等於奪走他們自由的小偷。

李康喬
因病毒感染,康喬自出娘胎便有深度聽障,即使配戴助聽器也幫助不大,直至四歲植入人工耳蝸,才開始聽到聲音。「那時我才開始像嬰孩般牙牙學語,亦因為我聽得不好,所以我的語言發展較慢。由我不懂分辨聲音的音調、節奏,至現在總算能聽、說簡單語言,應付日常生活及學習。感謝父母對我不離不棄,還每天帶我四出做訓練,風雨不改!」
雖然現在康喬雙耳已植入人工耳蝸,但日常溝通仍需依靠唇讀輔助。2019年尾出現新冠疫情,人人戴上口罩,對她來說,是一個新的挑戰——因為她無法再應用唇讀。後來,改為網課,對康喬來說也同樣不易——「在停課的日子以網課形式學習,我實在難以聽得清晰,但我不會輕易言敗,就算再難我都要盡力學習,絕不辜負非常愛我的父母和家人!」身體上的限制,確實為康喬在學習和生活上帶來不便,然而因著一直陪伴在側的家人、朋友和同學,縱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和內心掙扎,康喬始終帶著感恩,懷抱信心和勇氣迎向每一天生活、學習和成長上的挑戰,克服困難。
2020-21年度,由老師提名,康喬獲生命教育基金會嘉許為「超凡學生」。「我很榮幸能夠獲選成為本年度的『超凡學生』,得到大會評審和本校老師的肯定和認同,發現我的生命特質,令我深受鼓舞!這個奬項提醒了我,每個人都擁有獨特而珍貴的個人特質。我會好好學習、裝備自己,在人生路上發光發熱,關懷別人,傳遞溫暖,發揮所長,貢獻社會。」
用心聆聽,你會感受到她的毅力,不是單靠意志而來,更是她經歷到身旁的人對她的愛和接納,因而滿懷感恩,並生出一份盼望——相信堅持下去定能看到生命的豐富和可能。
吳芷曦
九龍真光中學
芷曦兩年多前來港,開展中學生涯。
迎面而來的第一個挑戰便是言語不通,剛開始時,同學聽不懂她的廣東話,她也怯於與人交流,引致和同學之間的關係疏離。與此同時,教學語言轉變帶來學習適應上的衝擊,「在內地的時候,我的英語幾乎都拿滿分,來到香港,卻不及格,落差太大,我一時無法適應;還有全部學科都變成了英文教學,我感到無所適從。」
面對新環境的各種挑戰,芷曦調整好心情便開始把握日常中的每一個機會——「我找到機會就和身邊的人說廣東話,練習我的口語,包括在家裡。」很快她便可以用廣東話流利地表達心中所想。與此同時,她學習十分用功,從課上、課後、做練習、做功課,每一樣芷曦都認真對待。隨著時間推移,芷曦的努力有回報了,她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。
文化差異方面,芷曦坦言:「不在同一個環境長大的孩子,差別還是很大的。同學們討論的一些事情,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,很多想法上的不同,這也令人苦惱。或許,溝通時還是會存在一些分歧,但是大家都互相包容。漸漸我開始變得開朗和自信,交到了更多的朋友。」
「這兩年來,我的進步和改變也離不開身邊人對我莫大的幫助。父母就是我背後堅強的後盾,他們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心血。老師們也對我很有耐心,包括我不懂的他們也會幫助我。身邊小夥伴們的支持也是我堅持的動力,因為我想和她們一樣,和她們可以更好的交流。這裡不得不提我最喜歡的圖書館,我最艱難的時光都是在圖書館裡度過,冷靜下來,從中得到昇華。」
過程中,芷曦還漸漸學會了欣賞自己的努力:「我想謝謝曾付出時間、精力、堅持、努力的自己,因為過去付出了,才有現在的回報。我會繼續努力,不浪費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,讓生命繼續綻放。」
與芷曦互動,你也會不期然地受到她滿滿動力的感染!她成長經歷展現出年青生命的勇敢、堅持和適應力,不斷突破舒適圈,同時能夠感恩並有開放的心,擁抱成長中的每一個挑戰!

霍展尉
很多同學在找到合適學習方法之前,往往覺得學業壓力十分沉重。展尉閱讀《超凡學生手記1》後,在學習和心態上都得著啟發和改變。
「記得小學時,我的溫習方法是背誦和死記,一直以來都是這樣,甚至呈分試也是如此。呈分試本來已經是壓力的源頭,大量背誦也加重了我的精神負擔,那時因為壓力太大,我經常失控流淚。」那時霍爸爸也察覺展尉學習上的狀況,展尉經歷爸爸的開導後也嘗試其他溫習方法。
「《超凡學生手記1》一書讓我獲益良多,書中許多內容正正對應我當時面對的問題,特別是心理上所遇到的難題。每次考試前,即使我對課文內容已非常熟悉,但是我依然會感到很大的壓力和困擾,因此閱讀這本書後,我得到一些啟發。」閱讀後,展尉嘗試書中提到的學習竅門,在考試期間學習保持正面,他說:「從前我總是想『我的準備還欠缺什麼』,現在我會想『我的準備已經很足夠了』。還有,我也不再於考試後跟同學討論答案,因為每次討論後我都會像書中所說的一樣,產生負面情緒而失去了最佳的表現度。」
除了溫習和考試的心態上有所改變,展尉也對書中提及「不要自我設限」的提醒十分深刻。中二的電腦課需要學習編寫程式,展尉一開始便否定了自己,跟自己說「你不行的,放棄吧!」甚至完全不想上電腦堂,但後來他漸漸掌握編程的方法,更慢慢喜歡上編程。「到了學期末,老師要我們將自己所學的編程技巧製作一款遊戲,我運用課堂上所學的東西,成功製作了一款遊戲。雖然只是簡單的遊戲,但我覺得很有成功感。這個經歷讓我明白到,我們不應在沒有嘗試之前就已經為自己設限,否定和放棄自己,反而要勇於踏出嘗試的第一步。」
展尉的故事,大家有所共鳴嗎?在接觸新事物的初期,我們是否有質疑自己的能力?沒有經過嘗試或堅持的階段,便判斷自己?展尉讀到有關自我設限的內容,反思自己的經歷,並決定勇敢踏出安舒,這份勇氣,值得我們欣賞!也為他的成長和突破慶祝——漸漸體會到生命的豐富和精彩,不只是在成敗得失之上,而是享受探索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每一步。
黃家誼
小學的時候我的數學科和英文科都不合格,成績猶如過山車般上上落落,加上和班內的同學差距很大,導致我對於這兩科沒有信心。直至我來到天主教鳴遠中學後,經過老師悉心的教導,我的成績便不斷提升,儘管只是很小的進步。
原來我從少就對數學及英文相當的恐懼,由不接受到現在接受。所以中學的第一次考試,這兩科居然拿了不錯的成績,而這一次的考試更是成為了我繼續努力讀書的動力。

陸曉慧
「我非常榮幸能夠成為本學年的『超凡學生』之一,也十分感謝各位評審對我的認可。」繼中一後,曉慧於今年第二次獲得嘉許。
自小品學兼優,有時候優秀的表現容易形成遮蓋,令旁人不易察覺她內心更真實的感受和想法。
還記得面談那天,曉慧表現得體,也感受到她內心其實很柔軟,情感非常豐富。「面試過程中,評審們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反而讓我逐漸放鬆下來,與他們對談的感覺難以言喻,彷彿這並不是一場正規而嚴肅的面試,倒像是朋友間的傾談。在來回的問答中,我嘗試摒棄所謂的面試技巧,嘗試敞開心扉,將自己下意識的想法不加掩飾地一一道出,剎那間,一種奇異的感覺將我包圍——我彷彿感受到自己的心靈被『看見』,甚至被『觸碰』,不僅是表面上的冷靜與理性,他們也看見了我內心柔軟的一面,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非常感激評審們當時的鼓勵。」其實年青人在成長過程中,內心都等待著被發現、被明白、被看見。
曉慧流露出來的毅力、承擔,以及坦承是她的年紀少有的。她提及閱讀「超凡系列」書籍中,最深刻的是作者的一句話——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,而是我們將會用甚麼態度來面對。「我自小較常人易過敏,我並不認為天生比較獨特的體質,令我對生命產生任何負面的想法。相反我心懷感恩,認為是比其他人有更大的試煉,而當中留下的痕跡可算是成長的印記。另外我很感謝上天賜予我與他人有些少的不同,縱使在成長路上或多或少對我造成折磨,卻令我更早明白生命的可貴,更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。」
曉慧冷靜和理性的表達中,流露出溫柔以待的態度和堅毅的氣質,我們盼望有更多人看見曉慧的內心,也深願我們更深認識身旁的每一位,彼此認識和看見對方的心。
林寶琪
「我十分多謝評審對我的欣賞和鼓勵,他們肯定我,我是值得去愛與被愛。」寶琪於面試後分享道。
早於「超凡學生」面試前,寶琪已在報名表上,坦誠地道出影響她很深的成長經歷。縱然流過不少眼淚,然而她沒有受困於這些遭遇,學業上,她繼續做好本份,認真學習;家庭中,她又幫忙做家務和照顧弟弟,減輕家人的負擔。寶琪分享說:「《超凡學生手記2》令我明白要主動以他人為中心,明白他人的感受。」
從寶琪的經歷和分享中,感受得到「生命影響生命」這句話的真實。「生活雖有些困難,但我擁有朋友、社工和老師的關愛,這些都助我越過難關,他們的關懷讓我明白自己是重要的,更加肯定自己的存在。正因為成長路上有他們,我才開始主動幫助有需要的同學。」寶琪升上高中後,參與學校的「大姐姐計劃」,照顧低年級的師妹,陪伴她們適應新環境,聆聽她們,引導她們。「我不敢說自己特別有愛心或有能力去改變一個人,但我希望由自己做起,讓他人感受到世界還存在温暖,讓他們覺得自己也值得被愛,使他們受到感染,同時也將愛帶給他人。」
寶琪成長歷程中經歷不容易,評審也特別欣賞她在關係中常常多走一步,主動去明白和諒解他人,願意付出而不求回報,著實難得。

鄧森垚
「健康不是必然的,要好好愛惜生命。」這句話,看似老生常談,但對於超凡學生鄧森垚來說,卻是生命中深刻的體會。
或者比起大部分同學,森垚更加珍惜上學的日子。森垚形容小時候的自己十分頑皮,經常欠交功課,上堂睡覺,成績也不理想,是典型的壞學生榜樣,然而經歷兩次大病之後,他不僅珍惜上學的機會,也懂得愛惜生命。
「小學三年級某天,我發高燒入醫院,在急症室等了六小時,後來見醫生的時候,得知自己患上白血病。那時候我什麼都不懂,認為有病就醫,不知道什麼叫癌症,更不知道什麼是死亡。在病房中,我沒有想做就做的自由,沒有學習的機會,也沒有與同學交談的機會。躺在那冰冷而陌生的病床,我每天只是祈求能夠盡快出院。」森垚更要面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,食慾不振,不能下病床等等,雖然身體受盡煎熬,但他十分感激父母不離不棄的照顧和支持,讓他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候。
休養一年後,森垚重返校園,正當他以為道路平坦之際,他又患上了乙型流感。那時他的身體狀況很差,因為曾服用化療藥,乙型流感令森垚的心臟負荷很大,導致心臟衰竭,他很快便被送往深切治療部。森垚憶述:「眼見自己的雙手滿佈針孔,帶着呼吸機,病得奄奄一息,只能躺在床上,動彈不得,心裡極其難受。」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,森垚終於戰勝疾病,可以再次重回校園。
「從自身的經歷中,我體驗到生命可貴,在抗病的過程曾感到難受和絕望,但這經歷也同時讓我學會了很多,體會了人生的生離死別,也學懂了堅持和好好珍惜生命。我特別感恩現在能如常上學,亦很感恩能就讀永光書院,在學校我感受到老師們的悉心教導、同學們互相尊重友愛,令我覺得十分溫暖和幸福。」
經歷過如此的生死關頭,森垚繼續積極面對人生。「現在我每天都會做一小時運動,是為了讓自己的變得更強壯和健康,我很希望能夠藉以自身的經歷,讓其他人明白『健康不是必然的』,要好好愛惜生命。」
願森垚的堅毅和感恩的心,成為我們一點的鼓勵。在日常中看見大大小小值得感恩與珍惜的瞬間!